您当前位置:首页 >> 家谱知识 >>  名人趣事

明代“江西填湖广”移民人口,如今分布在哪里?

说起“江西填湖广,对于现今的湖南、湖北人并不陌生。因江西曾是许多湖南、湖北人的祖地。

对于湖广一词来说,它的范围较广。元朝的时候就有湖广行省,其范围不仅包括了湖南、湖北,还包括了广东、广西、海南和云贵川部分地区。

在明代,湖广承宣布政使司的管辖范围相对元朝要小许多,大部分区域位于今天的湖南、湖北两省。

历史上的“江西填湖广”移民是怎么回事?这些移民人都去了哪些地方?这里给大家来探讨下。

关于“江西填湖广”移民的原因,我们要从元朝末年说起。那时候朱元璋军队、元末残军以及陈友谅部,三方势力在湖广行省地区交战。战乱导致湖南洞庭湖一带,人口稀少。于是,明初就有“江西填湖广”之说。

另外,有种说法主要来自家谱和民间。相传,元末明初,湖南浏阳等地的百姓,对陈友谅的军队提供了粮草。

朱元璋建立大明后,为了报复湖南北部地区有的百姓,加以繁重的苛捐杂税,使用本地百姓大量外逃,造成了地广人稀的局面。

明王朝一方面为了恢复和发展经济,另外一方面防止地方势力造反。不得不采取了从江西移民的计划。

无论哪种说法,都是对“江西填湖广”移民事件,真实反映。

据有关学者统计,明初从江西移民到湖北省的人口达130万。这些人大部分是来自江西饶州、南昌、吉安府,迁入地区以湖北黄州、武昌府较多。

江西移民到湖南的人口约有78万,移民地区集中于江西泰和、庐陵、南昌、九江等地。移民人遍布湖南各地。

湖南2000多套清代、民国的姓氏家谱中,江西移民占比达60%以上。湖南地区有不少姓氏家族不约而同的记载,自己先祖是来自江西泰和、豫章。

豫章在古代,就是南昌的另外一个称呼。江西泰和县移民多迁入湖南郴州、永州等地。南昌移民多迁入湖南长沙、湘潭等地。

元末明初,“江西填湖广”移民人口200万,这200万不仅包括了明政府的组织性移民,还包括了明代卫所制的屯田人和家属。

清代至民国,“江西填湖广”移民后裔,有许多又迁移到四川、重庆、云南、广西、贵州以及港澳台和海外各地。

如今,在湖南7200多万人、湖北5800多万人中,大部分人为江西移民后裔。江西大地上承载着无数湖广先民的移民往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