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位置:首页 >> 家谱知识 >>  姓氏文化

江西泰和县鹅颈塘(鹅颈大丘)移民:并非地名,只是“江西填湖广”的编号

近来年,研究江西泰和县移民的人很多,特别是鹅颈塘、鹅井塘、鹅公大丘、鹅颈大丘、鹅颈头等多个移民地名,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。

笔者曾于去年实地考察过泰和县,若不是亲历过、亲眼看过泰和县这片土地,也没有发言权。

如果你亲自考察过,对江西泰和县移民也许也会有不同的看法。

下面结合湖南本地的一些家谱和文献,笔者说说对江西泰和县鹅颈塘(鹅颈大丘)移民的看法。

1、鹅颈塘(鹅颈大丘)只是移民编号

鹅颈塘、鹅颈大丘等多个名称,根本不是地名。说它是地名是子虚乌有的。

为什么这样说呢?在湖南地区的家谱上,有的写的江西吉安府泰和县多少都鹅颈大丘,还有的写的泰和县鹅颈塘某某村。甚至有的写的泰和县鹅颈塘某某乡。

这样看来鹅颈塘不仅是一个乡、一个村,还可能比乡更大的地方。通过文献资料记载,江西泰和县鹅颈塘迁入湖南的姓氏家族早在唐朝五代时期就存在,这地名至今有1400多年了。甚至有的姓氏家族宗谱,还记载清代从泰和县鹅颈大丘迁入湖南。

为何这样1000多年历史,且是重要移民地,却消失的泰和县史记中。其实,鹅颈塘、鹅颈大丘根本不是地名,只是“江西填湖广”一个编号。

意思说,江西移民迁往湖南哪个地区,都有一个编号。这个编号相当于迁入人的识别号,且跟鹅有关。所以出现了鹅颈塘、鹅头、鹅井塘、鹅公大坵、鹅颈大坵、鹅公大田等多个名称。

这个从江西泰和县迁入湖南的识别号(编号),会经过沿途关卡的认证。相当于现在进入大楼,经过每扇门的都要人脸识别。通过层层关卡最终达到移民居住地。

2、鹅颈塘(鹅颈大丘)并非地名

很多湖南人去泰和县寻根,一批又一批的人,最终无功而返,什么都没找到。

这又是为什么呢?如果是笔者前面说的,鹅颈塘、鹅颈大丘是移民编号的话,那就不是地名。

说鹅颈塘、鹅颈大丘是地名,那也就是子虚乌有的地名。如果这些地方不是地名,为什么又有那么多家谱记载呢?这跟明初的移民制度有关。

明政府实施了“江西填湖广”计划,对移民对象制定了很苛刻的移民规则。

对于外迁的人逃回会给予严厉的惩罚,可能会诛连整个迁移编号的人。往往不同姓氏的人会迁移到一个地方,且编号一样。这样的话,不同姓氏的家族,还可以互相监督同来人不能跑回老家。

另外一方面,明政府还在户籍登记上,对移民人的祖籍地作了一定的规定,以移民编号作为祖籍地。所以,很多姓氏家族记载自己先辈来自泰和县鹅颈塘。

明初以后对祖籍地的填写政策,进行了一些放宽,但必须加上当时的迁移编号(鹅颈塘、鹅颈大丘)。所以,后人在修家谱的时候,就会出现多少都鹅颈塘某某村,泰和县鹅颈塘某某乡村的记载。

这些移民户籍登记措施,正符合统治者的需要。

随着时间的推移,到了清代、民国和现代,人们都把鹅颈塘、鹅颈大丘等编号,都当成了一个地名来看待。

其实,这些地方只仅仅是一个移民时的编号。所以,至今还没有人能找到江西泰和鹅颈塘、鹅颈大丘的根本原因所在。

相关资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