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位置:首页 >> 家谱知识 >>  姓氏文化

亲身经历通过县志和地图找到300年前姓氏来源

祖源地是始迁祖迁出的地方,年代越久祖源地寻找就越困难。因为,地名不是一成不变的,在各个朝代都会发生变化。另外一方面,地势和建筑也会改变,如:河流改道、城市建设等搬迁。这些都让人们无法寻找到姓氏祖源地。

很多朋友会问,600年前的祖源地还能找吗?如果家谱上记载有具体的省市县乡镇村名,那寻找起来应该不难。如果只记载某个县的一个村或者只记载一个县的乡镇,寻找起来难度会加大。

最近帮一位朋友找到了300多年前家谱上记载的姓氏迁居地。下面说说我是怎么找到的?

石氏家谱上记载先祖是清康熙年间从江西南昌府宁州高乡三十五都,小地名为石家碟。首先,我们先确定南昌府的宁州在哪?宁州应该是一个县或者县级市。

网上一查,叫宁州的地方有很多,云南有个宁州镇,甘肃还有个宁州,江西个宁州古城。对这三个地方,我们逐步排查。把甘肃和云南排除掉,最后锁定为江西宁州。

江西的宁州是在修水县,历史上确有属于南昌府管辖。明弘治年间从宁县改回宁州,清嘉庆年间又改义宁州。民国因与广西的县同名,从义宁县更名为修水县。

家谱记载的地名是宁州为清康熙至乾隆年间,这个时候的名称确为宁州,属于南昌府,今为修水县无疑。但是,通过电子地图一查修水县没有石家碟地名,石家的地名倒出现三处,其中,一处还在修水县城。

直接查询小地名方法显然是不对的,我们还得找到宁州高乡三十五都在哪?因为第一步我们已经确定了江西南昌府宁州就是修水县。修水县的高乡三十五都则是以前的老地名。

据悉,修水县明清时期,是以乡都甲划分行政单位,民国推行区乡制,当代实行的是乡村制。要想找到高乡三十五都,我们得从清代的《修水县志》查找。县志只有一部清道光的义宁州志(清道光修水县为义宁州)。

通过义宁州志上的县境图,我们找到了三五十都位于宁州城的下方,正属于高乡管辖。如下:

高乡三十五都的区域我们已经锁定,那么石家碟又在哪呢?有幸的是在县志上,还有各乡的乡村图。其中,在高乡地图上,我们找到有石家躁这个地名。石家躁应为石家碟,可能是编谱的人笔误。

在石家躁的西部还有坪下和坪上的地名,西北边还有一座法昌寺。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通过电子地图查找了,在电子地图上,我们查询石家躁周围的地名,查了一遍却没找。最后,通过大地名一查就知道大概位置,因为在宁州城下面有个马家洲。

电子地图上确实找到了马家洲。现在已建成了马家洲公园,马家洲公园下方还有个黄土坑跟县志上记载的一致。

那么,石家躁应该就在下方不远,通过电子地图往下拉,还找到了坪上和坪下的地名,上方还有个法昌源,法昌源应为县志上记载的法昌寺,过去300多年了,那寺庙应该已经不存在了。

往坪上和坪下西部拉到地图,也没有找到石家躁这个地名。那个位置河流也弯曲了,县志上记载那个位置的河流是直的,可能河流已经改道。石家躁没找到,但在西部的方位找有吴坪村和车联村,如今都属于征村乡管辖。

会不会以前的石氏家族已经搬迁了,那得去这2个村问问有没有这个姓氏的。去问也坐车那么远,车费也划还不来,得找查谱网了。最后通过查谱网大数据一查,征村乡吴坪村大多姓郭、姓朱、姓樊的很少。车联村则大多是姓石。

最终确认,石家躁就是修水县征村乡车联村,从清康熙年间至今有300余年了,这么长时间,河流改道,村改名也属正常。

以上亲身经历通过县志和地图找到姓氏祖源地的方法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
相关资讯